如何让好的公益项目惠及更多人?这些一线公益人的分享值得思考
平台消息
2019-11-23

11月23日上午,由南都公益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和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9年度盛会·规模化思维——多元探索与行业发展”平行论坛在福州市福建会堂举行。本次平行论坛邀请一线公益人分享了公益产品规模化的不同模式,与资深公益人和研究者共同探讨不同模式的优势、挑战,以及对中国公益生态的贡献和影响。精彩的观点不时被掌声、笑声打断,干货满满,带给全场150名参会者启发和思考。

公益产品规模化是近年来值得关注的现象。在过去三年中,好公益平台通过助力优质公益产品规模化,探索符合当前中国本土情况的、高效和大规模解决社会问题的可行之路。一线的实践者是如何开展规模化的?在论坛的第一个环节,四位公益人逐一分享了他们在规模化实践中的经验、挑战与思考。


康1.JPG


湖南公益人康雄发起的“逆风飞翔事实孤儿同行计划”从2011年开始帮扶事实孤儿群体。九年来,康雄所在的机构由草根志愿者组织转型为专业社工机构,“逆风飞翔”也从一家机构“自己做”,到联合湖南省的十多家社会组织伙伴“一起做”,并在推动湖南省的政策改善方面获得了可喜的成果。“我们衡量规模化是否取得成效,主要看是否扩大了受益人范围并为他们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是否提升了伙伴机构的机构管理、项目管理、筹款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是否提升了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同时在与伙伴机构直接对接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挑战和反思。”康雄说。



耀华1.JPG


 相较“逆风飞翔”,“你我伙伴”性教育支持平台采取了另一种规模化模式。作为专注于青少年性教育的公益产品,负责人张耀华认为,项目最大的挑战是要解决性教育“专业门槛高”“老师心理压力大”“老师投入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高”的难题,解决方案是提供科学的标准化的性教育课程包,并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加快规模化的速度并保证服务质量。截至2019年10月,你我伙伴已经覆盖了1700余所学校,为超过45万名儿童和青少年送去了优质的性教育课程。“如何通过科学的方式放大有限资源的价值,这是我们认为规模化中最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张耀华说。


汤后虎.jpg


与单个公益产品立足领域,解决具体细分的社会问题不同,中国扶贫基金会从2019年开始探索“美好学校“”美好乡村”项目,立足于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背景,探索社会组织领域联合,构建领域生态系统。“如何从做好一个点,到助力区域问题的解决,如何从项目合作思维转向合力解决问题的思维,如何推动资源整合与联动,这是美好乡村、美好学校项目开展中的关键。”中国扶贫基金会项目合作部副主任汤后虎说。


1574658118723287.jpg 


最后,山东省社会创新发展与研究中心的执行理事张健通过三个生动的案例,分享了山东社创作为区域枢纽机构如何通过优质公益项目“撕开”一个口子,搅动、整合内外基金会资源和地区资源,推动地区公益生态发展。“我们要做的是让相关利益方都成为参与者和受益者,让大家都能占到便宜!”张健的分享引发了与会者的阵阵笑声。

 

黄庆委.jpg


当前中国本土最有代表性的公益产品规模化模式是怎样的,它们分别具有哪些优势,又面对什么挑战?在论坛的第二环节,南都公益基金会助理秘书长黄庆委代表好公益平台与大家分享了“优质公益产品有效落地专项研究”的最新成果。该研究在大量鲜活案例的基础上,梳理和总结出5种规模化复制的常见模式,其中枢纽驱动的区域公益生态发展模式尤其值得关注。“通过前期对多个省市枢纽组织的调研,我们发现区域公益生态的发展对规模化解决社会问题有很大价值;枢纽型组织在推动区域公益生态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或缺。这一视角存在很多潜能,有待深度挖掘。”黄庆委说。


圆桌1.JPG 


在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艳妮邀请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志云、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弘、乐仁乐助社会创新机构联合创始人魏晨、山东省慈善总会副秘书长鲁言竹,和全球发展孵化器(GDI)项目经理陶晓琳五位行业资深人士、研究者,围绕枢纽驱动的区域生态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讨论。嘉宾们针对公益产品规模化的前提和条件、如何推动地区公益生态建设、枢纽组织应该扮演的作用以及要求,规模化后如何解决管理和文化冲突等问题各抒己见。

 

“通过今天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公益产品规模化采取哪种模式,它所面对的都是一个日益复杂的公益生态体系,必须改变一个产品单打独斗的线性思维。而地区支持型组织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如果说公益产品自身质量过硬,注重迭代,这是公益生态系统建设的经线,那么我们非常希望通过区域支持性枢纽机构,帮助一线组织整合资源,提升能力,把纬线建设好。只有经线、纬线都建立起来了,公益行业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彭艳妮说。


平台动画 产品招募